9月,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經達到30%。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增長的同時,市場競爭也更加激烈,并不斷發生變化。我們應如何看待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變化?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在接受《中國汽車報》獨家專訪時強調,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是多年積累自然發生的市場變化,具有一定的可持續性。在這個快速增長階段,激烈的市場中也會發生變化,對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提出考驗,那些在技術創新等方面擁有競爭力的企業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中國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力有望進一步增強。
合資品牌大軍壓境必然加劇市場競爭,但不必過度擔憂“狼來了”
“以豐田為代表的日系合資品牌正在加快純電動汽車的市場步伐,這是他們根據市場變化適時做出的調整。更多合資品牌的加入一定會加劇市場,但不必過度擔憂。”在安慶衡看來,過去很多年,以豐田為代表的日系品牌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有些不同看法,因而這些企業并沒有大舉推進純電動車型的市場化。但隨著電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他們認識到必須加快電動化步伐,才能保有市場競爭力,因而,加快推出相關車型的市場推廣步伐,這是這些企業根據汽車行業發展趨勢做出的判斷,是歷史的必然。“而且不僅是在中國市場,國際大型車企集團在全球范圍內都在加快電動化的步伐,這是全球汽車行業發展的必然需求。”安慶衡判斷,越來越多的車企大舉發力純電動汽車市場,必然會帶來更激烈的市場競爭,“畢竟這些大型車企集團在汽車領域擁有一定的實力和基礎,一旦他們加大電動化產品的市場推廣力度,會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競爭力。”
但同時,安慶衡也強調,經過多年積累,以比亞迪、蔚來等為代表的中國品牌新能源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競爭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可以繼續保持競爭力。“今天中國汽車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和幾十年前在燃油車領域不同。那時我們‘一窮二白’,合資品牌的大舉進入的確有‘狼來了’的壓力,但今天,我們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有了一定競爭力,未必就懼怕合資品牌進場后帶來的激烈的市場競爭。”安慶衡認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品牌真正的競爭對手是特斯拉這樣在技術創新、甚至商業推廣方面具有顛覆性影響的企業。
需要關注的是,跨國車企/合資品牌的這種電動化轉變是市場行為,代表著世界汽車工業發展的趨勢,需要各方足夠重視、正確判斷。安慶衡強調,當前,消費者對電動化產品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電動化不僅是汽車行業的發展需求,更是市場需求。同時,我們在大力推進電動化的同時,也沒有給燃油車“判死刑”,各種車型都可以在市場需求和節能減排的目標下,擁有不同的發展空間。
安慶衡判斷,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是源于產品技術水平提升后的市場需求,具有一定的持續性,“不太會出現今年賣得很好,明年一下子就不行了的現象。”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全球汽車市場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各類車企都需要及時跟上這種發展需求才能在未來的汽車行業擁有一席之地。
新能源車企需要好產品、好銷路、好效益
在合資品牌為代表的傳統車企不斷加快電動化步伐,加劇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同時,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在發生一系列變化,造車新勢力的變化尤為引人關注。眾多中國品牌車企在加快國內市場化步伐的同時,紛紛大力推進國際化發展步伐。“新能源汽車的海外發展是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必然需求,今天,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們的產品擁有了國際競爭力,順勢出海是必然。”在安慶衡看來,我國汽車出口多年來一直徘徊在100萬輛/年的規模,在去年突破200萬輛,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高興的進步,其中新能源汽車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要對當前的新能源汽車出海有清醒的認識。在目前的出口企業中有上汽和特斯拉兩個‘大戶’。同時,新能源汽車的出口改變了過去燃油車多面向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出口的局面,出口到歐洲等汽車工業發達的市場,這主要源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品競爭力的提升。”安慶衡說。他還強調,雖然在歐洲等汽車工業發達地區我們的新能源產品擁有了一定的競爭力,但也面臨當地汽車品牌更強有力的競爭,要想在當地市場爭得一席之地,不僅需要產品競爭力的持續提升,還需要企業擁有一定的實力。“某些企業在國內的銷量、效益情況都不太好,它很難有雄厚的實力支持自己在海外持續發展。”安慶衡認為,現階段,新能源車企的競爭更需要提升效益。
“大家都非常熱衷銷量數字的變化,但事實上,企業的市場競爭根本仍是效益的競爭。”安慶衡表示,一些企業的銷量很好,但效益卻很糟糕,這也是一些造車新勢力出現資金問題的原因。“在當前的新能源汽車領域,企業要想生存下去甚至發展得更好,首先要有好產品,其次要有好銷路,最后要有好效益。”安慶衡表示,那些靠著資本支持的企業,如果沒有創新,不能推出好產品,進而獲得好銷路、好效益,很難持續下去。
安慶衡強調,當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對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有很高的要求,“一時、一事”很難判斷一個企業的生存,要從長遠角度綜合看一個企業的生存能力。“那些盯著月度排行榜看企業銷量變化做出的判斷,不盡合理。一個企業因為研發投入過高、產品迭代轉換等因素出現一時的效益降低、銷量下滑,并不能說明這個企業競爭力降低,反而可能會因為技術積累在未來的競爭中增強實力。我們要從‘long time’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安慶衡最后說,在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中,隨著市場競爭積累,各類企業都有機會,而機會更傾向那些擁有好產品、好銷路、好效益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