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人民網合肥9月8日電(胡雨松)“三年來,合肥自貿片區累計探索形成84項省級以上制度創新成果,其中12項全國首創,3項全國復制推廣。在商務部2023年《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報告》發布的120項創新成果中,合肥片區有6項,數量與上海、重慶自貿試驗區持平。”9月7日下午,在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周年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合肥市市長羅云峰就合肥自貿片區建設成果進行介紹。
三年來,合肥自貿片區以不到全市千分之六的面積,貢獻了全市1/3的進出口、1/2的實際利用外資,分別占安徽自貿試驗區64%、88%,成為全市乃至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在金融創新領域,合肥自貿片區創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打造以綜合創新能力評價為核心的質押融資產品,累計辦理質押873筆、融資347.4億元。另外,還探索科創企業信用票據融資模式,建立科創企業支持名錄,推出信用貸、積分貸等評價機制,累計為85家科創企業融資2.6億元。
在人才服務領域,合肥自貿片區首創“一網通”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體系,集成人才認定、出入境、戶籍管理等60多項業務,實現人才信息共享“一網展示”、配套服務“一窗集成”、供需匹配“一網推送”,累計服務海內外人才2萬多人次。
“合肥自貿片區探索跨境電商智慧退貨倉模式,通過區塊鏈技術優化進口退貨流程,最大限度減少紙質單證,助推跨境電商日清關能力從開關時的3000單上升到目前的30萬單。”羅云峰介紹,目前該案例已在海關總署備案試點,有望全國復制推廣。
在營商環境領域,對企業普遍關注的環評審批,合肥自貿片區探索環評與排污許可“兩證合一”等改革,審批周期壓縮到5個工作日,環評文件費用節約40%,項目開工時間平均提前2個月,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度。
據介紹,下一步,合肥自貿片區將牢牢把握制度創新核心任務,深入推進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快形成更多首創性、引領性制度成果,努力為全國自貿試驗區發展創造更多“合肥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