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中海網>教育 > 正文
青島大學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 譜寫新時代本科人才培養新篇
2022-06-30 09:42:59 來源:中國教育報 編輯:bj06

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本質職能,本科教育是大學的根和本。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具有戰略基礎地位,本科階段是學生專業知識學和人格培養的重要階段,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年來,青島大學積極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夯實本科教育基礎,協力譜寫新時代本科人才培養新篇。

堅持以本為本育人初心

突出本科教育優先地位

在加快建設高質量本科教育和人才培養的探索實踐中,青島大學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高度,堅持“以本為本”的育人初心,在本科教育全面推動讓學生回歸教室、教師回歸課堂、學院回歸人才培養、學?;貧w教育事業的“四個回歸”,從本科教育的規律、質、任務、目標出發,全面強化本科教育的優先地位,加強本科教育頂層設計,在持續精心實踐探索中,逐漸形成了“一核兩基三全四溫五成”協同育人體系。“一核”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兩基”即知識教育和人格教育,“三全”即“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途徑,“四溫”即“有溫度、有溫情、有溫暖、有溫馨”的育人環境,“五成”即“成人、成才、成器、成事、成功”的育人目標。在此育人體系牽引下,青島大學的本科教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人人育人、時時育人、事事育人、處處育人”的良好育人生態。

圍繞激發學生學興趣和動能潛力,青島大學在做好本科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工作的同時,積極實施人才培養基礎工程。青島大學通過探索實踐,樹牢創新型、綜合化、全周期教育理念,形成了“專業建設與學科建設融合、教學與科研融合、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融合”的“四個融合”一流本科人才培養工作體系,按照“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從宏觀學科專業、中觀教研室活動、微觀課程與教材入手,全面推動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以供給為中心向以需求為中心轉變、以投入為中心向以產出為中心轉變的“四個轉變”。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大力推行翻轉課堂、圓桌課堂、案例教學、項目式教學等教學方法,組織開展主動、探究式、實踐化學,創新地推進了教育教學理念的轉型升級,實現本科教育質量和水新提升。

優化調整學科專業結構

拓展卓越人才成長路徑

為了優化本科人才培養方式,青島大學堅持以學生培養與未來發展為中心,打破傳統的基于學科的學院設置,重構以質量和需求為導向的專業優化調整機制,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學的基礎地位、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前沿陣地。

按照“控制規模、優化結構、強化內涵、打造特色、質量優先”的原則,青島大學實行學科集群發展和大類培養模式,形成“醫學+”“材料+”“系統+”“紡織+”等優勢學科專業。目前,青島大學有12個學科進入全球排名前1%,13個學科入選2021軟科世界一流學科,14個學科進入USNews2022年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榜。

根據形勢的發展,青島大學適時動態調整了招生專業,以特色優勢學科建設為基礎,對專業實施升級改造,關停并轉落后專業,新增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戰略新興專業,優化升級傳統專業,壯大特色優勢專業。2018年以來,陸續停招本科專業25個、新增專業4個,將招生專業由102個優化調整到79個。該校的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取得了顯著效果。日前,青島大學新增7個國家級別、15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至此,青島大學共有39個專業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7個專業獲批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月18日,在公布的2022年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中,青島大學有100個專業上榜,數量居全國高校第23位,在非“雙一流”高校中位居第2位。

專業的精優化促進了人才培養質量的穩步提升。每一級本科新生入學后,青島大學堅持“一個都不少”和“人人都要好”的人才培養理念,按照“個個有興趣才華,人人有成長路徑”的工作要求,依據不同專業的不同特,建立學生大學四年的學培養方案。在培養學識水和專業能力上,青島大學聚焦人才培養的核心問題,把各學科本科人才培養向卓越化目標延展,建設一流核心課程,創新教育教學組織模式,強化育人能力建設,注重科學基礎、工程能力、系統思維和人文精神的交叉融合,實施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計劃,形成卓越工程師、卓越醫生、卓越法律人才、卓越教師、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卓越人文社科人才等的專業化、精細化、博雅化培養,切實提高人才培養的目標達成度、社會適應度、條件保障度、質保有效度和結果滿意度的人才培養多維保障架構。

打造高水教師隊伍

提升本科教育教學質量

高水高素質教師隊伍是提升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和水的重要依靠和保障,也直接關系到本科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培養目標的實現。“十三五”以來,青島大學每年引進200多名博士學位新教師,6年來已全職引進1200余名高水博士教師,專任教師中擁有博士學位比例已70%。同時,學校樹立以“育人為本”的一流師資建設標桿,全面實施“本科生導師制”,推動導師與本科生建立穩固的學業聯系制,指導本科生學研究和未來發展。在推動本科生研究過程中,實施“五早”育人模式,鼓勵本科生“早進實驗室、早入團隊、早觸課題、早做研究、早出成果”,發揮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的帶頭作用,新生遵循“導師指導、學長傳承、項目引導、全員參與”的路徑,全方位培養自我管理能力、良好學能力、優秀創新能力。

青島大學對本科創新實驗班的探索與建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為更好地提高本科教育教學質量,青島大學在計算機專業的軟件技術、歷史學專業的人文社會科學、行政管理專業的公共管理數據科學、英語專業的語言大數據、英語專業的上合英俄雙語、生物技術專業的巴斯德生物技術、金融學專業的量化金融金融科技等專業中,開設創新實驗班,實行校地共同培養,強化學術訓練,推動科教融合育人,取得良好成效。如獲得“山東省優秀班集體”稱號的青島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2018級“圖靈創新實驗班”,在全班28名學生中,有正式黨員一人、預備黨員11人;獲國家競賽獎勵36次,獲省級競賽獎勵76次;獲評省級優秀畢業生兩人,校級優秀畢業生7人。臨畢業,該班有8名學生被保送至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高校就讀,12名學生考研至中國科學院、山東大學等高校深造,其余8名學生也都有了就業去向,實現了學生全部高質量畢業去向落實

為了強化效果,青島大學逐步建立了一整套科學有效的量化評價體系,對本科教育階段的課程教學、創新創業、比賽競賽、課外活動、學位論文等,進行全方位監管、監督、監測,并且依據指標進行環向評估、評價、評比,督促教師認真教學,引導學生認真學,著力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德才兼備的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匯聚各方資源協同育人

綜合提升人才培養效應

爭取社會支持,匯聚各方資源,促進協同育人,也是青島大學推動本科教育的重要舉措。學校充分發揮校內校外產教聯盟作用,完善多主體協同育人機制,聚焦長效協同機制建設,實施教師與行業人才雙向交流計劃,搭建教師掛職鍛煉、產學研合作等臺,拓展學生校外實實訓基地,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系統推進教學組織模式、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機制等方面的綜合改革,推動學科交叉融合,促進理工結合、工工交叉、工文滲透,全方位培養專業精優、知識博雅、人格健全的優秀本科人才。學校還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校友資源,打造全國首個實體“青大思政大課堂”,通過校內外結合的形式,激活培養過程中的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廣泛開展思政教育的學與實踐,取得了良好發展效果,引發全國高校和社會各界的關注。

為使學校人才培養和社會人才需求緊密對接,青島大學深入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充分發揮校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示范作用,帶動學校全員深度參與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每年由書記校長親自帶隊訪企拓崗促就業,了解調研企業新的人才需求情況,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供需對接、實訓培養,廣泛建立大學生實實踐實訓基地,建立日常聯系互訪機制和聯訓機制,不斷鞏固合作基礎并拓展就業新空間。

年來,青島大學的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均保持在90%以上,2021屆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為92.74%,其中本科生畢業去向落實率為94.08%,本科生深造率為37.97%,2022屆畢業生深造率達38.88%。本科生畢業去向落實率、深造率和升學質量在省屬博士學位授予權高校中均排名首位。

青島大學2022年招生計劃中,面向全國31個省份招收全日制本科生6996人,其中面向山東省招生4878人,各省級招生主管部門將適時公布招生情況。

在不斷改進完善的本科教育發展中,青島大學已然成為青年大學生成長的“大花園”,“花園”里錯落有致地生長著各種“花草樹木”,他們如此不同,又各自美麗芬芳,他們如此朝氣蓬勃,又洋溢著文化浸潤的美好氣息,他們沐浴著同一片陽光,生長在同一片土壤里,構成了枝繁葉茂、百花爭艷、百果爭香的“大花園”。

相關閱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