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中海網>教育 > 正文
西南大學打好“設計牌” 推進勞動教育落地落實
2022-08-24 09:52:25 來源:教育裝備網 編輯:bj06

“作為一名文科生,這次下田實踐活動讓我真切感受到了‘汗滴禾下土’,體會到了農民的辛苦,真是一種與往常不一樣的學!”西南大學文學院2020級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李雅舒參與了“作物生產實踐”課程的馬鈴薯收獲活動后,深有感觸。

作為一所綜合類大學,年來西南大學充分發揮自身學科專業優勢,從頂層設計、實踐活動、評價引領3個方面,積極探尋開展勞動教育工作的具體舉措,構建基于專業成長的勞動教育模式,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推進勞動教育落地落實

打好“設計牌”

將勞動教育融入人才培養

勞動教育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重點在于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勞動實踐。

“勞動教育絕不是簡單開一門課、老師講幾節課,而是從人才培養體系的頂層設計入手進行勞動元素全過程融入,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以勞育人。”談起學校勞動教育總體思路,西南大學校長張衛國說,主要從目標體系、課程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4個方面,做好勞動教育頂層設計,推進勞動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

今年,學校以研制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指導意見為契機,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目標體系。教務處處長吳能表介紹,學校專門增設了“勞動教育與社會實踐”課程,以勞動教育學分為引領,建立“通識教育必修課+專業實踐核心課+綜合實踐必修課+勞動特色選修課”勞動教育課程群,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各學院結合自身學科專業特色新建了一批勞動特色選修課程。“農耕文化的浸潤式勞動實踐在我心中播下了崇尚勞動的種子,讓我感受到勞動自愈的奇妙”……學生在學教育學部教師李學垠開設的“巴渝農耕文化勞動實踐”特色選修課程后,對勞動價值有了豐富的感悟。

念好“實踐經”

分專業開展勞動教育實踐

實踐是勞動教育的顯著特征。西南大學從勞動實踐場所的分類建設和勞動教育的專業特色挖掘兩個角度,分類開展專業勞動教育實踐指導。

在勞動實踐場所建設上,學校分類拓展“新農科”“新工科”與“新文科”勞動實踐基地,滿足各類專業多樣化勞動實踐需求。“我們結合學校農科特色,不斷推進‘新農科’建設,分別建設了現代農業產業園、鄉村振興建設點、農科教合作基地、產學研合作基地4類農科專業勞動實踐基地。”西南大學副校長王進軍介紹。

從2020年開始,學校每年派遣學生前往浙江省蘭溪市國際楊梅基地等農科實基地開展勞動實踐。“短短兩小時的直播活動,使直播賬號漲粉3倍,直播點贊量超過1萬,大大提升了當地相關農產品的銷量和知名度。”2021年6月,在蘭溪市參與“重慶‘小面’遇上蘭溪楊梅”主題助農直播活動的學生蘇可佳興奮地說。

此外,學校還每年派遣500余名農科學生到鄉村持續開展農事幫扶、農業科技宣傳等多種形式的勞動實踐;持續開展“頂崗支教”,每年組織千名師范專業學生,到中小學進行為期半年的勞動實踐,開展實用技術教育培訓、農村社會發展咨詢等勞動實踐活動。

把好“方向盤”

建立健全勞動教育評價體系

教育評價是“指揮棒”,也是“方向盤”。

“與中小學生相比,大學生勞動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創新實踐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我們以《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普通高校勞動教育的學段要求為指導,探索構建‘基于專業成長的大學生勞動素養’的評價標準。”吳能表說。

學校將勞動觀念、勞動知識、勞動技能和勞動實踐4項內容作為勞動教育評價的一級指標。其中,勞動觀念占比10%,內容包括自我評價、勞動反思、擇業就業創業觀等;勞動知識占比10%,內容包含經典閱讀、課程研、主題演講、講座聆聽等;勞動技能占比30%,分為專業勞動技能和綜合勞動技能;勞動實踐占比50%,包括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勞動。同時,為凸顯高校勞動教育的特殊,學校還將創造勞動作為額外加分指標,鼓勵學生根據專長開展創造勞動。

此外,學校探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勞動教育過程監測與評價:學校通過教務管理系統進行統一監測和管理;學生登錄系統上傳勞動活動資料和反思感悟;指導教師在系統中根據學生完成任務情況進行評價、打分;系統根據學生的勞動數據和教師評價,自動計算每名學生的勞動教育課程成績,實現學生勞動教育活動的評價。

相關閱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