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陰后復陽屬于“二次感染”嗎?
【資料圖】
如何判斷自己是“二次感染”
還是一直沒好?
二次感染的概率高嗎?
針對不少網友關心的問題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李偉教授
給出了回應
1.轉陰后復陽屬于“二次感染”嗎?如何判斷自己是“二次感染”還是一直沒好?
轉陰后復陽不屬二次感染,核酸檢測結果并不能確認核酸是來源于活病毒還是已經失活死亡的病毒。轉陰后復陽如果發生在老年人,幼兒,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腫瘤放化療者、器官移植者、大劑量激素使用者、HIⅤ感染者等),患者有可能并沒有完全好,仍間歇排出病毒。如果發生在青壯年免疫正常人群且距發病十日以上,患者很可能已經康復,檢測到的可能只是失活死亡病毒的基因片段。
2.有的人快好了,洗個澡又變嚴重了,甚至感染了肺部,是不是二次感染?
很多人認為發病三五天后體溫下降到正常就是快好了,實際上病毒此時還未轉陰,免疫力更是尚未恢復好,受涼勞累均可引起病情加重,病毒長驅直入進肺。這也不是二次感染,是原來感染加重。
3.二次感染一定是被新的毒株感染,或者同一種毒株半年后再次感染嗎?有沒有可能同一個毒株短期內再次感染?
同一毒株短期不會再感染,自然感染可以獲得對同一毒株的牢固免疫力,這種免疫也存在記憶,即使抗體消失,還可存在,但這種免疫力面對不斷發生刺突蛋白變異的病毒,隨變異程度的增加,阻止再次感染的能力會下降。
4.二次感染的概率高嗎?和首次感染相比,“二次感染”需要注意些什么?
感染后仍需做好個人防護,因為變異的病毒可能造成再次感染。最新研究顯示,目前國外感染的人群中有12%~15%是再感染者。對于普通人群,二次感染較初次感染癥狀輕微。但對于老年人,再次感染則可能加重,研究證實老年人初次自然感染半年后接種疫苗可以降低再次感染住院率和重癥率。
來源:湖北發布、科普大講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